?
新聞中心??
?NEWS??
碳排放權交易全國落地在即
來源:http://energy.people.com.cn/n1/2020/1201/c71661-31950291.html | 作者:北京商報 | 發布時間: 2020-12-01 | 2625 次瀏覽 | 分享到:
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1月例行發布會。據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此前生態環境部組織起草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已于11月初征求有關單位意見并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將對前述《管理辦法》完善后盡快發布。


  如今,距我國首次在北京、天津等7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已時隔九年。后期隨著《管理辦法》等文件的落地,碳排放權交易也將跳出試點,逐步走向常態化。然而,執行“全國統一動作”帶來的不僅是碳排放額度分配機制更變、不同路徑企業利益分化等挑戰,試點期間的諸多經驗教訓也仍待借此機會從長計議。


  初期以免費分配為主


  由于碳市場總量需通過一定比例分配給企業,市場交易規則將很大程度上決定碳交易權落地后,企業端的接受程度和最終執行效果。此次《管理辦法》改變《暫行辦法》中提出的“預留一定數量用于有償分配”的方式,明確排放配額分配初期以免費分配為主,適時引入有償分配,并逐步提高有償分配的比例。有償分配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并納入財政管理。


  “在碳排放權配額分配中,一個配額相當于一噸二氧化碳當量。國家對所分配的碳排放總量在每個排放主體間的分配被稱為碳排放權初始分配,一般可被分為無償、配額分配以及二者混合的定價分配?!鄙钲诖髮W鄧紅梅、嚴良曾撰文指出,我國可借鑒歐盟經驗,其在國家履約期首階段采用無償分配,企業無需支付費用并可通過交易獲得碳資產,后期再逐步提高拍賣分配的碳配額占比。


  2011年,我國在7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分別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和深圳。雖然京津等試點地區碳排放配額免費發放,但廣東已于今年4月競價發放2019年度第一次碳排放配額,有償配額總量為40萬噸,政策保留價為25.84元/噸。


  不過,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鑒于《管理辦法》在全國是統一適用的,所以落地后廣東應該會回歸到免費配額的狀態??傮w而言,也是借鑒了西方探索的部分路徑。


  然而,并非所有企業均可獲得免費額度,并被列入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管理。此次《管理辦法》明確,將符合要求的地方碳市場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其中,重點排放單位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內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 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及以上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對排放額度較小的非重點單位將不被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管理。


  “風、光企業”的機遇


  在10月生態環境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介紹,截至今年8月,我國試點省市碳市場共覆蓋近3000家重點排放單位,累計配額成交量約4.0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約92.8億元。


  “對于不同產業的企業來說,政策帶來的效力可一分為二?!绷植畯姳硎?,對于“風、光企業”而言,意味著其碳資本的集中增長,并為企業增加新的盈利可能;但對于傳統化石能源等企業而言,擴充產能則意味著要節能減排或購買碳排放指標。


  林伯強所說的“風、光企業”重點指向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企業。據測算,企業年排放1噸二氧化碳,需安裝1.1kW以上光伏站才能實現碳中和,而從現有政策來看,碳排放權交易可給風電、光伏項目帶來每度電1.3-7.4分的額外收益。


  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下,傳統能耗企業該如何改革?根據《管理辦法》,新增的關于抵消機制條款,規定了可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抵消不超過5%的經核查排放量,且CCER應來自重點排放單位組織邊界范圍外的減排項目。


  前述CCER項目是指,通過開發具有減排或增匯效益的項目而獲取碳抵消信用,允許相關企業使用碳抵消信用完成自身的碳減排義務。


  以“海寧京運通50MWp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為例,據中國自愿減排交易信息平臺顯示,其利用屋頂資源進行太陽能發電,年均發電量46376MWh替代火力發電,每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38010噸。被開發成CCER項目以后,其每年累計可為業主增收約100萬元。


  據可查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國家發改委公示CCER審定項目累計達2856個,備案項目1047個,獲得減排量備案項目287個。而按照規劃,未來該模式將從發電行業逐步擴展向建材、有色、鋼鐵、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行業。


  CCER項目細則仍需補缺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耗碳量較大的傳統型企業而言,CCER雖提出了一種“用項目換碳抵消信用”的解決辦法,但其落地對企業而言并非一勞永逸。


  海通證券指出,CCER交易為碳配額交易有力補充,但其準入量仍需合理設計。過度放開CCER進入會對碳配額市場造成沖擊,削弱配額有效性、降低企業內生減排動力;過少則無法充分利用CCER對碳市場的促進作用。


  回顧CCER項目制度的過往歷程,其曾因市場混亂、不規范等問題引發關注。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曾發布公告,暫停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備案申請的受理。作為CCER項目審核機構的廣州東潤發環境資源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市場上CCER項目供應量太多而需求有限,相較促進貿易,國家更傾向于通過限制項目備案、增加限制性條件來減少供給。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免费_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尤尤色_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天堂不卡